眾所周知,“處方外流”產生的原因是“破除以藥養醫”機制,讓醫院回歸醫療本質,弱化對處方的“獨占性”。醫??刭M、零加成、控制藥占比等政策,是醫院有動力放開部分處方最重要的驅動因素,處方外流既是“政治任務”,又講“市場調節”。
隨著互聯網科技逐漸邁向成熟,處方外流的新模式——“電子處方”橫空出世。簡單地說,電子處方流轉,也可以說是醫院外流處方信息共享,指將醫院的處方信息、院外終端的藥品進銷存流通信息、醫保藥品的自費信息或醫保藥品統籌結算信息等通過電子化的方式,共享到一個信息系統平臺,患者可以憑醫院處方在院外藥店自由購買藥品,醫保藥品同時還可以報銷。
近年來,不少的醫藥流通企業(商業/零售)、部分區域的醫療機構、及互聯網平臺企業,都在不斷嘗試和試點,對電子處方流轉的模式進行探索。
1月2日,廣州市府辦公廳發布了《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意見》中特別強調:探索醫療機構處方與藥品零售信息共享,推行醫保智能審核和“一站式”結算,形成一個智能的全民健康服務平臺;建設統一的藥品處方流轉平臺,實現醫院信息系統、醫療處方流轉信息平臺、云藥房平臺、社會藥店、配送系統等互聯互通等。
這意味著,廣州不僅實現了大數據資源跨部門、跨區域共享,將“互聯網+健康醫療”帶入廣州人民的生活,使群眾看病將愈加便捷。
更重要的是,國家“醫藥分開”的政策正在發揮著積極作用,“電子處方外流”正在大跨步,奔向零售藥店。
并且,此次廣州《意見》表示將建設統一的藥品電子處方流轉平臺,其意義不乏以下幾點:
1. 降低患者負擔;
2. 醫院開的處方不可拆解,但在購藥系統中可以在不同的藥店選擇最合適的藥品,可以有最低價、性價比等多種選擇,電子處方藥品使用通用名,方便患者自由選擇,切實降低患者負擔;
3. 緩解醫院藥房壓力;
4. 減輕一些大醫院藥房的壓力,讓醫院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醫療的事務性工作當中;
5. 統一的電子處方流轉信息共享平臺是基于現有的醫保信息化系統延伸建設模式,可以確保醫?;鸷突颊唠[私“雙安全”,確立電子處方流轉信息共享平臺的公益性。
2019——“電子處方”購藥成常態
“電子處方”在2019大跨步進入藥品零售企業必將量化、常態化,因為,政策的端倪隨處可尋。
日前,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布《重慶市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要求,共建共享“互聯網+”藥品供應保障服務體系。其中包括:2019年,將探索建立電子處方信息共享流轉機制,零售藥店試行憑電子處方銷售處方藥。
也就是說,醫院開的處方,藥店第一時間就可以看到,患者在哪賣藥,自己決定。
2020——“千億市場”被激活
事實上,藥店渠道是目前國家在推進醫藥分開背景下重點鼓勵支持的子行業,具體包括試點電子處方外流、試點慢病長處方、推進藥店分類管理等,同時藥品招標限價壓力之下,上游廠家開發藥店渠道的意愿也逐年提升,可以預期在醫藥行業整體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藥店有望成藥品第一終端,空間可達萬億級別。
并且,醫院的藥占比控制,一直是處方外流的推動力。
據國金證券分析,目前中國零售藥店內處方藥銷售額約1052 億元;根據國家相關文件指導,預計將藥占比下降到30%以下。
假設2018年和2019 年藥占比分別降為29%和28%,若參照2017 年的31.1%,那么,2020年將有約1000 億金額的處方外流藥品從醫院端外流到零售藥店終端,幾乎等于現在藥店端處方藥翻倍體量。
由此可見,多方合力、多方推動“電子處方外流”的渠道,已經非常清晰,今日廣州之舉,實際上是給出了行業一個新年發展新方向。既:2019年電子處方流向藥店、2020年推行藥品銷售新模式。